案例简介:2025年2月,客户李先生通过微信视频号刷到“XX咨询有限公司”的直播,该公司工作人员声称可以帮助李先生“退80%-95%保费,甚至可以全额退保”。李先生随即与其签署了委托协议
保险业务类欺诈行为、保险合同欺骗类欺诈行为。二、保险欺诈主要手段有哪些?1.故意虚构保险标的;2.对发生的保险事故,编造虚假的原因或者夸大损失的程度;3.编造未曾发生的保险事故;4.故意造成财产损失或
和能力,积极营造全社会反诈的氛围,在金融消费过程中,要切实保护好个人权益:1.多和家人或正规机构的专业人士交流、学习,多了解金融知识,提高自身风险防范能力,有问题及时通过正规渠道咨询。2.通过正规渠道
。一般来说,被保险人与保单的所有人为同一人的情况较为普遍,保单所有人所拥有的权利通常包括以下七种:(1)变更受益人;(2)领取退保金;(3)领取保单红利;(4)以保单作为抵押品进行借款;(5)在保单现金
惨重经济损失,甚至血本无归。二、如何有效识别和防范非法集资(一)如遇以下情形向公众集资的,务必提高警惕:1、以“看广告、赚外快”“消费返利”为幌子的;2、以境外投资股权、期权、外汇、贵金属等为幌子
、更强的决心,向保险欺诈重拳出击。现刊发系列反欺诈优秀案例,敬请关注。 案例一:篡改病历骗保险,慧眼独具辨真伪2023年1-2月,投保人Y某陆续为儿子投保《多倍**少儿重大疾病保险》等重疾产品
获取小额利润、赢得用户信任,在吸引投资者入场后,拒绝大额提现,并进一步诱导、恐吓用户将资金转入指定账户,实施诈骗。 2.“拉人头”——传销类 利用“比特币”“区块链”“数字货币
,冒充专家在线讲股,后以股市行情差为由,诱导消费者至虚假投资平台操作。刚开始会适当放出诱饵,让消费者尝到甜头,获取信任后逐步诱导消费者扩大投资,最终损失惨重。2.虚假网销,实则网贷通过虚假代购、低价
案例简介2020年2月,消费者李女士在保险公司投保了一份保险,并附加了一款短期健康保险。2021年2月,李女士的保险合同临近交费日,保险公司工作人员通过电话提醒李女士交费,并提示李女士投保的短期健康
近期,有不法分子冒充金融监管部门或者工作人员,打着“P2P清退回款”“消除不良征信”“受理投诉”等旗号实施诈骗。国家金融监督管理总局发布消费者权益保护风险提示,提醒广大金融消费者提高警惕,增强反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