案例简介:
消费者张女士购买了一份分红型保险,已缴纳保费3万元,近期张女士因资金紧张,面临交纳续期保费的压力。一次偶然的机会,张女士在网上看到一则 “保险债务减免服务” 的宣传,称能帮她减免剩余未交纳保费,正苦于财务压力的张女士一时心切便按照宣传上的联系方式联系了对方,对方要求张女士先交纳8000元的 “服务费”,承诺缴纳后就能办理保费减免。
张女士交了钱后,对方以各种理由拖延办理时间,并继续索要 “手续费”“保证金” 等费用。张女士起了疑心,向保险公司咨询,才知道自己上了当。当她要求退款时,对方直接拉黑了她。张女士意识到自己被骗,后悔不已。
案例分析:
首先,不法分子会精准锁定负债客户心理,利用投保人短期资金压力,虚构"保费债务减免"的概念制造虚假希望。
其次,不法分子采用渐进式收费模式,初期以小额服务费降低警惕性,后续通过"补充材料""系统认证"等借口持续索要费用。
最后,不法分子利用信息不对称实施诈骗,多数消费者的防骗意识不强,难以辨别服务真伪,最终导致被骗。
风险提示:
交纳保费是基于保险合同的法定义务,任何声称“保费债务减免”的第三方服务均涉嫌违法,正规保险公司不会通过互联网推送相关“广告”。
消费者要对“保费减免”这类 “减免债务” 的承诺保持高度警惕,不法中介往往利用消费者一时经济困难设下骗局,骗取钱财,切勿轻信非法中介的虚假承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