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到房间坐下来,我再次打开总谱,台灯照耀在谱面上,跃动的音符又使我沉尽在那一张张照片上。
《师魂》音乐会刚刚演完,是成功的。说成功,我觉得主要是那首――从四月份乐团艺委会在浙江义乌演出时,第一次讨论曲目时就定下来要演奏的《巴博慢板。这是一首肃穆的弦乐曲。先沉静的、流动的;后发展到激荡的、撕心裂肺的;高潮过后凝重、宽解、它舒缓而又有很强的张力,对于新成立不长时间的保险乐团来说不是很好演奏。几个月来练习了许多次,来回拿捏着感觉。首先就是速度的控制,它决定着我是否体验到了曲目的真谛。太快了,不沉稳;太慢了,又不流动。记得那次桂馨慈善基金会来录音,音乐长度一直就是六分钟,速度演奏得太快了,比国外乐团的CD少一分钟呢!当时很震惊!我知道这主要是我的问题,我控制不住速度。再细一想,那是我的心里太不充实了,沉静不下来,心里没货,缺思少想,浮躁得很呐!
乐曲的名称定为《永远的怀念》。桂馨基金会拿来许多影视资料,都是秘书长、赵老师在四川,在西北拍的。画面都距我们很远,简陋的乡村,偏僻的山里,破旧的学校,荒野的条件。但是有这里有这样的一个群体,普通人,乡村教师,平凡的工作,微薄的工资,但是他们执着、坚守、忘我、奉献,尤其地那危难的时刻,他们牺牲自己救学生,他们爱他们的学生,他们把温暖无私地给了孩子。孩子们在怀念他们的老师,孩子们写的诗,给老师亡灵的话,深深地印入了我们的心中。演出前,大家都看了电视片,很感人的。都有体会了,都有感觉了,一股暖流传递到我们的心中。
几个月来,一直在受教育、一直在洗礼。想得多了,似乎沉静了些,旋律在心中也徐缓了起来。刚开始时把旋律是唱出声的,后来越来越觉得要默唱了,这样才更有深度。几乎每天都要思考这首曲子。总谱印了好几本,一本放在新华保险大楼排练厅,另一本放在家里,还有一本天天背着。这几个月国内国外去了不少地方,脑海里一直都在反反复复哼唱默唱,无数次了,尤其一开始第一小提琴的几句,还有高潮过后的结尾,它应该是再慢、再慢些。
刚才,刘静团长给大家读了发到她手机上短信,有樊秘书长发来的,还有其他人发来的,都对我们的演出成功表示祝贺。康董事长也来到我们吃饭的地方,他也很高兴地感谢大家,我们还碰了杯呢。他希望我们这场音乐会节目再多演演。我也想,今后我们肯定会把这首乐曲演得更出色的,一定会通过这首乐曲表达出更深的内容,使更多的人永远的怀念那些老师,他们是这个时代最可爱的人呐!
乐团指挥:高伟春
二零一一年十一月十二日于成都